第四节
作者:佚名
梁惠王曰:“寡人愿安承教。”
孟子对曰:“杀人以梃与刃,有以异乎?”曰:“无以异也。”“以刃与政,有以异乎?”曰:“无以异也。”
曰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兽相食,且人恶之。为民父母,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。恶在其为民父母也?仲尼曰:‘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’为其象人而用之也。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?”
梁惠王曰:“寡人愿安承教。”
孟子对曰:“杀人以梃与刃,有以异乎?”曰:“无以异也。”“以刃与政,有以异乎?”曰:“无以异也。”
曰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兽相食,且人恶之。为民父母,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。恶在其为民父母也?仲尼曰:‘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’为其象人而用之也。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?”
译文
梁惠王说:“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。”
孟子回答说:“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?”梁惠王说:“没有什么不同。”孟子又问:“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?”梁惠王回答:“没有什么不同。”
孟子于是说:“厨房里有肥嫩的肉,马房里有健壮的马,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,野外躺者饿死的人。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!野兽自相残杀,人尚且厌恶它;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,施行政治,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,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?孔子说:‘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,该是会断子绝孙吧!’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。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?”
注释
①安:乐意。
②梃(ting):木棒。
③庖(pao):厨房。
④厩(jiu):马栏。
⑤且人恶(wu)之:按现在的词序,应是“人且恶之”。且,尚且。
⑥恶(wu):疑问副词,何,怎么。
⑦俑(yong):古代陪葬用的土偶、木偶。在用土偶、木偶陪葬之前,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。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,而土偶、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。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、木偶陪葬的人。“始作俑者”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、木偶陪葬的人。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,指首开恶例的人。
⑧象:同“像”。
在孟子提出一系列王道爱民政策后,梁惠王终于不得不虚心求教了。孟子此时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,爱民与杀民!孟子之举例,实际上就是批评梁惠王的霸权政策、行为方式就是在杀人。从现代考古所知,殷墟侯家庄大墓中的殉葬者,约四百人,仅武官村大墓中就有殉葬者近百人。其中有被反绑及砍下头的殉人。殷墟还发现有很多人祭的遗迹,在一批排葬坑及散葬坑中,有被杀的无头人骨架及人头骨。此外,宫殿建筑、宗庙以至一般居室的基址中,也都发现有人祭遗址。卜辞中亦有大量杀人祭祀的记载,其中最多一次杀祭者达五百人。人祭的手段包括砍头、肢解、焚烧等。被杀者多为俘虏,其中又以羌的数量最多,此外还有仆及少数的妾等。这个陋习在周初已经改为用陶俑来代替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,然而在春秋时期,这种用活人陪葬的风气又有死灰复燃,所以孔子不得不扼腕而叹: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”一开始制作陶俑的人,难道没有继承者吗?劳动力资源、人才资源,实际上是最宝贵的资源,一个国家靠的是什么?人民!没有人民的国家叫什么国家呢?而人民的拥护,就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,也是一个国家赖于繁荣和富强的最基本要素。所以,制作陶俑来陪葬的这种传统,是应该有继承者的!后来的秦始皇用了大量的陶俑来陪葬,其实就是“始作俑者”的继承人,也是他对殷商王朝和春秋战国时期用活人来陪葬的反对。
孟子之所以提到孔子这句话,就是想要说明劳动力资源的可贵,也以此来说明爱民的行为方式的重要性。作为人民的父母官,怎么能让自己的子民饥饿而死呢?所以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做到爱民、护民、裕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