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背景
宣和二年(1120),周邦彦曾任顺昌知府,这首词或许是这个时期所作。暮春之时,词人登高远望,看到天空中万里无云,地下芳草萋萋,远处的林外又传来杜鹃的啼鸣,触发了词人的惜春伤怀之情,于是写下这首词。
关于它的作者有两种说法。明代诗人毛晋在《诗词杂俎》中认为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的,《古今词统》、《历代诗余》也有这种说法。然而宋朝末期陈元龙的《片玉词》早有记载这首词,比这更早一些,在方千里、杨泽民所作两种《和清真词》以及陈允平的《西麓继周集》中也记载这首词,看来这首词确实是周邦彦所作。
宣和二年(1120),周邦彦曾任顺昌知府,这首词或许是这个时期所作。暮春之时,词人登高远望,看到天空中万里无云,地下芳草萋萋,远处的林外又传来杜鹃的啼鸣,触发了词人的惜春伤怀之情,于是写下这首词。
关于它的作者有两种说法。明代诗人毛晋在《诗词杂俎》中认为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的,《古今词统》、《历代诗余》也有这种说法。然而宋朝末期陈元龙的《片玉词》早有记载这首词,比这更早一些,在方千里、杨泽民所作两种《和清真词》以及陈允平的《西麓继周集》中也记载这首词,看来这首词确实是周邦彦所作。